守护“大水缸” 共饮“放心水”

编辑:admin 日期:2018-12-29 09:44:31 / 人气:

【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简称“两湖一库”,被称作贵阳市民的“三口水缸”,肩负着上百万市民的饮水安全任务。市两湖一库管理局自2007年成立之日起,即担负起“让市民喝上干净的水”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改革中艰难前行,在创新中摸索奋进。
  在3900多个日子里,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开展五大执法战役,强力推进五大治理工程,坚持执法打击和项目治理并重,积极组织对两湖一库环境问题进行复查和进一步整改,确保每天都有70万吨清洁的水流进入百万市民家中。】
  ■题记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始终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并将饮用水源保护治理工作作为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特别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在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中,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采取多项管理手段,强化执法力量,创新治理模式,做好我市“三口水缸”的保护、治理工作,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大事记
  2007年11月30日
  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和贵州省贵阳市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举行授牌暨捐赠仪式
  2007年12月10日
  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代表公众利益依法向清镇市人民法院递交诉状,状告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排出大量污染物严重污染红枫湖水质,成为贵州省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
  2009年5月1日
  《贵阳市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施行
  2010年7月1日
  《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实施
  2011年9月29日
  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与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协作,开展两湖一库生物多样性调查,在红枫湖发现1个未曾记录的云贵水韭新种群,对红枫湖生物多样性和水环境状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
  市两湖一库管理局由贵阳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市生态文明委管理的正县级事业单位
  2014年9月
  市生态文明委所属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整体调整为市水务管理局管理
  A 立目标 明思路 见成效
  2018年,市两湖一库管理局顺应改革发展大局,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不断创新执法手段和治理方式、提升执法能力,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坚定不移推进两湖一库饮用水源保护治理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保大——稳中——提小”的治水目标,即确保红枫湖水质稳定在Ⅱ类、争创I类,百花湖水质稳定在Ⅲ类,阿哈水库水质稳定在Ⅲ类并有所提升。
  按照既定目标,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在改革中攻坚克难,全力开展打击非法排污、违章建筑、非法捕捞、非法取水和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五大执法战役”,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物净化和生态修复“五大治理工程”,有效截断外源污染,全力削减内源污染,内外兼治,成效明显。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红枫湖、百花湖水质平均达Ⅱ类,阿哈水库水质总体稳定在Ⅲ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B 求创新 谋发展 敢担当
  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坚持执法打击和项目治理并重的方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推动执法手段的更新和治理模式的转变。
  针对“两湖一库”地形地貌、水域特点和违法行为易出现时间段等的实际情况,采取“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的打击策略,对重点水域、重要时段、重点人群等开展错时执法、疏堵结合,立足把“日常巡查和专项打击、白天明查和晚上暗查、工作日正常查和节假日重点查”等结合起来,水陆并进,严防死守,有效打击了破坏水源地环境的违法行为,震慑了破坏水源地环境的违法分子。
  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底,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共开展日常巡查4825余次、夜查127次,出动车辆3056车次、船只1401艘次、执法人员16103人次。其中,一级保护区及禁游禁钓水域巡查3302次,劝离垂钓人员9381人、游泳(玩)人员1750人,暂扣鱼竿8081根,放生活鱼127公斤,累计立案查处各类破坏水资源环境违法行为72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金额225.74万元。
  同时,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严格环境准入,创新治理模式,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把湖库治理的内涵延伸到流域治理和源头治理,因水域立项、因污染立项,精选项目、精准实施。
  截至2018年11底,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共受理和出具审批审查意见27件,在咨询阶段直接劝退不利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的建设项目10余件;累计投入保护治理项目资金5300万元,完成阿哈水库底泥环保疏浚实验项目(重点区域),红枫湖黄土村(四百路河前置库周边)、马前河、阿哈水库丫河寨、大寨农村生活污染综合生态治理项目,红枫湖景区环境整治以及自动监测站等7个项目;启动红枫湖勘界定标项目(一二级保护区已完成)和两湖一库信息化动态监管示范项目,配合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迎检工作,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C 高站位 重督察 强整改
  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专项督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审计等为契机,积极组织对两湖一库环境问题的复查和进一步整改,配合省、市环督办开展现场督察9次,按照市环保整改办要求定期报送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移交1681信访件(21件)、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3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3项)的进展情况,对21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移交1681信访件100%进行回访,并整理完善相关印证资料。
  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省委巡视、省委环保督察等期间,仅2018年9月,市两湖一库管理局牵头会同属地政府相关单位,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专项联合整治行动,就拆除沿湖烧烤棚、露营点和钓鱼棚等违法搭建构筑物100余处、建筑面积达8800余平方米。
  截至2018年11月底,两湖一库涉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等需整改的金山村倒土场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整改,红枫湖塘关灰场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整改并通过省级摘牌验收。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深知,饮用水源的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只有在改革的洪流中不断开拓进取,勇攀高峰,才能不辱使命,造福于民。
  ■访谈
  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常务副局长王波:
  提升湖库水质 做好美水文章
  初冬时节,走在贵阳市三口“水缸”之一的百花湖边,空气异常清冽。看着清澈的湖水,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常务副局长王波想的是,如何在明年的工作中再进一步提升百花湖和阿哈水库“两口”水缸的水质。
  根据《两湖一库流域污染防治及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13—2017年)》,到2017年,两湖一库库区水质要稳定在Ⅲ类,一级保护区力争达到Ⅱ类,入湖河流达标率为80%。而监测数据显示:红枫湖水质总体评价从2013年的Ⅲ类提升到2017年的Ⅱ类,百花湖、阿哈水库水质一直稳定在Ⅲ类。
  “看似只提升一个档位,但难度系数却不小。”王波说,近几年,为稳固提升湖库水质,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打出“重在执法、强化监管、针对治理”的“组合拳”。特别是在红枫湖、百花湖一二级保护区,以及阿哈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有效开展打击非法排污、非法捕捞、违法违章建筑、破坏森林资源和非法取水“五大执法战役”,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国家对于包括河湖在内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要求日益提升,公众对于生活水体的质量日益关注,传统的管理方式尚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而且,市两湖一库管理局自身还面临着人员不足、资源不足的问题。
  对此,王波认为,可以在现有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加强智慧水源地管控体系建设,以建设永续的水资源保障、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和先进的水科技文化为主线,坚持保护优先、修复为主的方针,统筹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生态协调发展,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资源基础支撑和生态安全保障。
  “目前,两湖一库库区及主要支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已达12个。未来2—3年,我们计划实现两湖一库库区及主要支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全覆盖,一二级保护区和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湖库周边污水处理设施信息化监控全覆盖。”王波说,这样的方式既解决了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提升了对入库河流、点源、面源污染的实时全方位监控能力,又能形成以大数据为引领的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体系。
  ■亮点
  两湖一库信息化监管示范项目启动建设
  为保护两湖一库饮用水源地,有效提升水源地监管效率,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启动了基于大数据的两湖一库信息化监管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对两湖一库的信息化动态监管。
  目前,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构筑了水源地智慧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了对两湖一库库区和部分主要支流实时在线监控,部分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实现了视频在线监控,初步形成了水源地监控体系。基础平台设有水质监管、执法监管平台等多种功能,有自己的APP,执法人员可以通过APP随时查看水质情况,监控风险源、污染源。一旦监测数据异常,平台会自动报警,执法人员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
  “新启动的信息化动态监管项目监控设备更加智能,覆盖面也更大。建成后,红枫湖、百花湖一级保护区可实现全覆盖,二级保护区可覆盖大片区域,发生任何异常情况都可以智能报警。管理平台还改进了监控和执法监管功能,新增了应急指挥和大数据分析,做到了监控实时、监管留痕、分析智能。通过平台,管理更加科学、便捷、及时和有效,解决了管理范围较大、管理人员不足、技术手段落后、执法车辆缺少等实际问题。”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工作人员说。
(《守护“大水缸” 共饮“放心水”》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现在致电 022-7666888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